在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和灾难恢复(DR)领域,“双活”和“主备”是最常见的两种系统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 HA)架构模式。它们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网络中断等突发事件,确保关键业务不中断或迅速恢复。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解读其原理、适用场景、技术实现方式,并结合 VMware、HCS、HyperBDR 等产品介绍现代企业在容灾架构上的新选择。
什么是主备架构?
概念定义
主备(Active-Standby)是一种常见的灾备模式,主系统负责全部业务处理,备系统处于热备或冷备状态,只有在主系统故障时才接管业务。该模式实现相对简单,适用于对恢复时间有一定容忍度、预算有限的企业。
主备架构有哪些分类?
冷备(Cold Standby):备机不在线,仅存有备份数据,RTO 可达小时级。
热备(Hot Standby):备机持续接收主机的数据同步,可在数分钟内切换。
主备适合哪些场景?
举例说明
金融非核心业务系统,如营销系统等
中小企业办公系统
政务内网系统(如 OA、公文流转)
教育系统教务平台
例如,某地市教育局将其教务系统从 VMware 平台迁移至国产 KVM,并使用 HyperBDR 进行主备容灾配置,实现每日增量备份+关键事件自动接管,RPO 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什么是双活架构?
概念定义
双活(Active-Active)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系统节点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共同分担业务负载。即使某一个节点故障,另一个节点也能立即接管业务,真正实现“业务不停”、“用户无感”。
实现双活的关键技术?
数据同步机制:需实现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双向同步(如 Oracle GoldenGate、MySQL MGR)。
全局负载均衡:使用 DNS/GSLB 等技术分配流量。
冲突解决机制:确保不同节点的数据写入不冲突。
延迟控制机制:特别在跨地域双活中,延迟控制至关重要。
双活适合哪些行业?
金融行业:核心支付、清算系统需7x24小时在线
电商平台:订单、支付、库存系统需低延迟处理
政务云:身份证认证系统、税务申报平台等
主备与双活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比较维度 | 主备(Active-Standby) | 双活(Active-Active) |
工作状态 | 主节点运行,备节点待命 | 多节点同时运行 |
切换方式 | 故障切换(Failover) | 无缝接管或负载均衡 |
RTO/RPO | 分钟~小时级 / 分钟级 | 秒级 / 近实时 |
成本投入 | 较低 | 较高 |
技术门槛 | 相对较低 | 高,需强同步机制与架构支持 |
推荐工具 | HyperBDR(主备/热备) | Oracle GoldenGate + DR工具 |
HyperBDR 在双活与主备中的角色
HyperBDR 作为一款**云原生容灾工具**,支持多种容灾架构,包括:
主备切换编排:支持图形化定义故障监测与自动挂载逻辑
基于 云存储的热备:实现分钟级别数据保护与 RTO,支持块存储和对象存储(S3)
跨云环境支持:支持 VMware、KVM、华为云、阿里云等30+异构平台
例如,某省财政厅采用 HyperBDR 与华为云 HCS 结合,构建以“主本地、备云上”的灾备模式,关键系统恢复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
哪种架构适合你?
选择“双活”或“主备”架构,需根据以下关键因素权衡:
业务可中断时间(RTO) 和 数据容忍丢失点(RPO)
系统并发压力与实时性需求
成本预算与技术团队能力
所部署的环境是否支持自动化编排与资源弹性
下一步:如何搭建你的分级容灾架构?
下一篇将探讨:
术语小词典
术语 | 含义 |
双活(Active-Active) | 多节点同时工作,具备容错能力,适合高并发业务 |
主备(Active-Standby) | 主系统运行,备系统待命,仅故障时启动 |
RTO | 恢复时间目标,业务中断后的恢复时限 |
RPO | 恢复点目标,可容忍的数据丢失范围 |
CDP | 持续数据保护技术,支持近实时数据复制 |
自动化编排 | 灾备流程预设+自动执行,如故障感知、挂载、启动等 |
HyperBDR | 一款支持主备切换、图形编排、多平台的云原生容灾工具 |
📚 引用标准与资料来源:
ISO/IEC 27031:2011《信息与通信技术准备》
Gartner《Market Guide for Disaster Recovery as a Service》
国家信息中心《政务云容灾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