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有能源企业,其核心生产系统分布于本地数据中心和天翼云之上,IT基础设施已连续运行10余年。近期,企业多台服务器因硬件老化频繁出现故障,虽已将部分关键业务紧急迁移至天翼云,但仍有大量核心系统运行在物理服务器及VMware虚拟化平台之上,存在严重的业务中断风险。
为防止系统进一步瘫痪,企业决定部署统一的云容灾体系,实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与云之间的多架构容灾,提升整体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然而,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
预算紧张:前期迁移上云已消耗大量预算,留给容灾体系建设的资金有限;
架构异构:业务系统横跨物理机、VMware虚拟化与天翼云三大架构,缺乏兼容性强的容灾工具;
操作系统复杂:企业内部运行的系统多样,涵盖Windows、Red Hat、CentOS、Ubuntu等多个版本,对容灾工具的系统兼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企业亟需一种高兼容性、低成本、部署灵活、能统一支撑多架构的云容灾解决方案,以在最小投入下实现容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针对企业的现实需求与技术痛点,MSP团队联合天翼云,基于HyperBDR打造了一套跨平台、低成本、自动化的整机级容灾解决方案,成功打通物理机、虚拟化平台与云之间的数据保护壁垒,实现业务系统的高效、无缝容灾。
HyperBDR采用底层块级别数据复制技术,不依赖源端操作系统与应用结构,无论Windows还是Linux系统,均可直接将主机镜像级数据备份至天翼云的对象存储中。当出现系统故障或灾难事件时,HyperBDR可将这些块级数据快速还原为完整主机,实现操作系统、应用、数据的一键恢复,显著降低恢复时间和复杂度。
传统容灾方案普遍需要在云端提前部署1:1的云主机资源以维持数据同步,成本高、利用率低。HyperBDR创新性采用无主机数据同步机制,源端块数据通过标准接口持续写入天翼云对象存储,真正做到在容灾保护阶段无需预置计算资源,将容灾成本控制在极低水平。经测算,相较传统方案可节约90%以上的容灾存储开支。
HyperBDR内置智能驱动适配引擎,在系统恢复过程中可根据源端与目标端硬件架构自动完成驱动匹配和转换,保障原有系统在目标环境中的稳定运行,无需人工介入修复,大幅提高容灾恢复的成功率和实施效率。
通过部署HyperBDR容灾解决方案,客户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物理机、VMware平台及云上系统的统一容灾,建立起高效可靠的业务连续性防线。在成本受限、架构复杂的条件下,实现了以下价值:
HyperBDR帮助客户将核心业务系统从多个架构平台高效容灾至天翼云,规避因老旧设备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显著提升整体IT架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通过对象存储+无主机架构,大幅降低了云端资源成本,避免1:1主机部署的资源浪费,让企业在有限预算下实现了广覆盖的容灾保护。
HyperBDR支持多种主流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同时已与全球20+主流云平台打通接口,后续可无缝扩展至更多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架构,支持企业云上数据策略的灵活演进与切换。
本次容灾项目成功落地,充分验证了HyperBDR在多平台兼容、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运维等方面的领先能力。对于正在面临IT老化、预算受限、上云压力的传统能源企业而言,HyperBDR提供了一条“快部署、低成本、高回报”的现代化容灾路径,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筑牢了基础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