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灾备 vs 本地灾备:你该选哪种?

随着企业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部署灾备系统已成为刚需。但在具体选型时,很多人会问:

“我到底该用云灾备,还是继续搭建本地灾备中心?”

本地部署是否更可控?云灾备是不是更便宜?本篇将从技术、成本、场景等多个维度,对比这两种主流灾备架构,帮助你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 什么是“本地灾备”和“云灾备”?

 

🤔 读者问题:它们不是都能恢复业务吗?有区别吗?

有,而且区别很大。

类型定义
本地灾备企业自建或租用异地数据中心,搭建灾备环境,数据与系统运行在自有设施中。
云灾备利用云服务商(如 AWS、华为云、天翼云)的资源实现灾备目标,按需弹性启用。

两者都可以实现业务恢复,但在资源使用、运维模式、弹性能力、恢复效率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 哪种更适合我?从四个维度来看

 

🔍 1. 成本结构

项目本地灾备云灾备
初始投入服务器 + 存储 + 机房 + 人工零硬件成本,按需计费
运维成本专人维护,电力/冷却费用高云平台统一运维
总体灵活性固定资产投入,弹性差可弹性扩展,支持日常关闭资源节省成本

💡HyperBDR 在云灾备场景中可实现“备份时关闭计算资源,仅在演练或灾难发生时自动启用目标端”,为中小企业节省高达 60% 的灾备支出。

 


🔍 2. 运维复杂度

本地灾备:需要 IT 团队定期维护物理资源,更新补丁,管理电力与环境设施。

云灾备:由云平台负责底层资源稳定性,用户仅需通过控制台管理灾备任务。

在政务、制造等对 IT 专业人力有限的中型企业中,云灾备因其“即开即用”的优势被更广泛采纳

 


🔍 3. 合规与数据主权

金融、医疗行业在某些国家(如印尼、阿联酋)要求数据存储本地化,本地灾备更易满足。

若云厂商提供本地合规托管节点(如华为云在马来西亚),可在云灾备中实现合规与弹性兼得。

💡HyperBDR 已支持与本地云、政企云对接,帮助用户构建符合区域合规要求的灾备方案。

 


🔍 4. 部署周期与灵活扩展

指标本地灾备云灾备
上线周期2~6个月,依赖基础设施几天至2周即可启用
扩容方式增加物理资源云资源自动扩容

 

🌍 场景案例:一家新加坡物流企业的灾备选型过程

该企业原在本地部署 VMware 虚拟化平台,后因业务拓展至印尼、菲律宾,面临多地灾备需求。
原计划在雅加达新建灾备机房,但投资成本高、周期长。

最终决定使用 HyperBDR + 阿里云新加坡区域,构建云灾备平台:

本地系统通过 CDP 持续复制至云端

设置分钟级 RPO、5分钟级 RTO

云上演练每季度执行一次,自动生成报告

该方案将部署周期缩短 80%,同时每年节省超 25 万人民币的运维开支。


📚 知识点索引

术语含义
云灾备利用云平台资源进行容灾恢复的一种方式
本地灾备在自有或托管数据中心中部署的容灾方案
RTO恢复时间目标,越短业务恢复越快
RPO恢复点目标,越低数据丢失越少
CDP持续数据保护,实现秒级同步
HyperBDR云原生灾备产品,支持跨平台编排和自动恢复

✅ 总结

云灾备与本地灾备各有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你的业务需求、预算限制、合规要求和运维能力

✅ 若你需要快速上线、低成本、易扩展 → 选择云灾备

✅ 若你在高度监管行业,且已有异地数据中心 → 本地灾备仍有价值

✅ 若你想结合两者优势 → 可考虑 混合灾备架构

HyperBDR 支持本地+云混合部署,兼容 VMware、KVM、物理机等平台,是打造灵活、合规、高效灾备体系的优选。

 


🔄 下一步推荐阅读


👉 云容灾为什么会逐步替代传统容灾?

准备开始试用我们的产品了吗
准备开始试用我们的产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