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国产替代
VMware迁移到ZStack Cloud
无代理热迁移
业务无侵入、零中断
迁移TCO优化
整体迁移成本降90%+

“对于研发部门的IT资源规划,我们还是追求稳定及可控,但VMware近年来政策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最终下决心替换为国产化云平台” ,某国产TOP游戏企业的信息技术总监无奈表示。


一、背景:变革下的IT困境—虚拟化平台亟待更替

 

作为中国出海游戏企业的重要代表之一,该企业在全球游戏市场竞争加剧与用户需求升级的背景下,仍凭借优质的游戏研发能力与全球化发行实力,推出了多款知名游戏作品,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然而,业务的快速扩张对其研发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核心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稳定支撑日常运营,又必须具备快速扩展能力。
但VMware接连不断的政策调整,使得研发体系原本稳固的虚拟化底座逐渐暴露出风险:成本剧增,不确定性加剧,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因此该游戏厂商决定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最终选择将OA、业务协同系统与研发环境从传统 VMware虚拟化环境迁移至ZStack云平台,以获得更灵活、更可控的资源支撑。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在不影响现有业务运行的前提下,高效完成数百台异构主机的平滑迁移?

 

二、核心诉求:批量、复杂环境的热迁移压力

 

此次迁移涉及200台主机(含190台+VMware虚拟机、10台物理机),需要保障对现有业务的最小影响、保证较高的迁移效率和成功率。核心诉求如下:

1. 源端环境复杂,兼容性需求高

源端主机类型复杂,既包含型号多样的物理机(不同配置的工作站),也包含VMware虚拟化平台上的多操作系统虚机,包括CentOS 7、Windows Server 2012/2016、Windows 10/11等,这对迁移平台提出了高兼容性要求。

2. 停机窗口压力

200台主机的大数据量迁移,若因迁移过程导致长时间停机,势必大幅降低研发效率——如何优化迁移效率、压缩停机窗口,成为横亘在IT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3. 低效的迁移验证

传统工具“一次性割接”模式缺乏验证环节,一旦迁移数据验证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全量重复迁移,更会造成迁移成功率低下、迁移周期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三、解决方案:无代理+自动化+仿真演练,精准破题

 

HyperMotion云迁移采取Re-host方式整机热迁移,针对物理机和VMware迁移场景通过"有代理+无代理“组合策略,基于“云端自动化"等核心优势,精准解决客户痛点:

 

1. VMware虚拟机迁移 — 无代理,批量高效迁移

支持VMware无代理迁移(Agentless:无需在虚拟机内部安装软件),无需适配操作系统,对主机无入侵,对生产业务零影响;190台主机批量迁移,效率也大幅提升。

2. 物理机迁移 — 有代理,轻量稳定迁移

针对物理机,采用轻量化代理程序轻松部署,对生产系统影响极低。

3. 目标端自动化— 一键资源编排,减少人力投入

基于与ZStack云平台的深度自动化对接,实现目标云侧存储、计算资源等的一键创建与自动编排,避免投入大量人工逐台配置,大幅加速迁移进度,有效减少操作失误。

4. 多次验证—仿真演练优化​

独有的迁移接管前的一键演练,基于演练效果优化配置,提高迁移成功率; 第一次演练后,源端生成的新数据仍可同步到目标平台,无需再次全量同步,保证最终的接管效率。

 

四、显著成效:替代VMware上国产云平台,稳、快、省!

 

该游戏企业基于HyperMotion云迁移成功实现200台主机的平滑上云,并获得显著收益:
 

  • 迁移成功率100%
    基于HyperMotion广泛的系统兼容性和独特无代理模式,实施多个操作系统的VMware虚拟机、物理机迁移上云,实现100%成功率。
  • 迁移效率大幅提升80%
    通过"自动化迁移+多次演练"能力,企业的每个业务系统的实际割接时间都被缩短至20分钟以内,整体迁移效率较传统迁移模式提升80%以上。
  • 迁移TCO优化90%+
    无限次演练能力,保证业务恢复前的验证调试效率,避免出错导致的额外时间成本,整体迁移成本降低超过90%。

 

五、结语与展望

 

当业务规模扩张与用户需求升级倒逼IT基础设施变革时,"敏捷性+可控性+兼容性"成为迁移方案的核心考量。

 

HyperMotion基于与ZStack Cloud的自动化对接,通过"无代理完成VMware批量迁移、自动化演练验证保障成功率"的创新模式,为游戏企业提供了"低风险、高效率"的VMware上云路径,助力其业务系统平稳过渡上云,为其游戏业务的全球化部署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云底座支撑。

 

想要了解如何平滑、高效完成VMware国产化替代,点击这里>>立即获取免费试用!

 

案例描述
背景:某国产TOP游戏企业因全球业务高速增长和VMware近年政策频繁调整,导致其虚拟化底座成本剧增、安全隐患凸显,迫使企业加速国产化替代,需将OA、研发环境等200台异构主机(190+ VMware虚拟机+10台物理机)从VMware迁移至ZStack云平台,同时保障业务运行不受影响。
方案:采用HyperMotion云迁移,无代理模式迁移190+ VMware虚拟机,轻量化代理迁移10台物理机;基于与ZStack云平台的自动化对接,实现目标端存储/计算资源一键编排,减少人力投入;迁移前无限次仿真演练,大幅提升成功率。
收益:实现200台主机100%成功率平滑上云,单个业务系统割接时间缩短至20分钟内,整体迁移效率提升80%以上;通过无限次演练降低出错成本,整体迁移TCO(总拥有成本)优化超90%,获得“稳、快、省”的国产化替代效果。
为您推荐

关于我们

万博智云,国内领先的智能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异构AI算力与混合云的编排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高效的支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引擎,构建覆盖算力编排、业务无感迁移、混合云容灾,多云成本优化等全栈解决方案。依托可进化的智能数字底座, 助力企业筑牢创新根基,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与数字化能力升级中持续领跑行业。
www.oneprocloud.com.cn
准备开始试用我们的产品了吗
点击试用

内容推荐

从VMware到华为云Stack,迁移利器出鞘!

近日,澳大利亚公司Computershare因为VMware政策调整“喜提”10-15倍账单,不得不选择将2.4万台虚机从VMware迁移到其他虚拟化平台。 正如外媒所说,此次事件只是个开始。面对暴涨的成本,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寻找其替代方案。从VMware到公有云、私有云还是超融合,客户因为行业、规模等背景不同,选择也各不相同,在选择目标平台时客户更关心迁移产品的效率和成功率问题,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产品的兼容性以及自动化设计程度。 华为云Stack(全称:HUAWEI

超详细!VMware虚拟机迁移操作教程

为VMware虚拟机迁移提供从0到1的详尽操作指导

先迁移,再调研——容灾渐进式迁移最佳实践

迁移通常是客户上云之前的最后一道门槛,对于集成商伙伴来说,云已经搭好了,最后上云一步往往难以跨越,这是为什么? 业务系统分散在不同平台,IT人员缺失,老旧系统无人维护等,碰到这样的甲方客户,集成商往往都很难办,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现场运维人员做前期调研,甚至请迁移厂商驻场,但这也意味着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且周期难以预测。这样巨大的迁移成本,让集成商对于提供云迁移服务望而却步,身边没几个咨询顾问,你都不好意思跟客户打招呼?! 在对业务关联性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大干快上的迁

无代理方式实现VMware迁移?详细解析

HyperMotion云迁移可实现VMware无代理模式进行数据迁移,源端系统无侵入,保障数据安全性。

解锁服务器迁移的未来:《2025 服务器迁移效率白皮书》

2025年最新迁移指南,深入剖析服务器迁移市场的挑战与趋势,揭秘高效迁移最佳实践

快讯|HyperMotion云迁移®完成阿里云专有云产品生态集成认证

近日,多云自动化工具平台万博智云旗下的HyperMotion云迁移工具,成功完成阿里云专有云企业版V3版本的产品生态集成认证。 阿里云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是阿里云面向产品生态伙伴自有产品、解决方案与阿里云相关产品的兼容性、可用性的技术能力认证。获得此认证可证明阿里云产品生态伙伴的技术能力、产品应用水平已满足阿里云相关产品的适配性要求,可基于阿里云为技术底座,为用户提供可靠、有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技术服务。HyperMotion云迁移工具是基于云原生理念构建的整机热迁移工具,基于块级别差量复

上云有疑问?点这里!(Q&A第二弹)

客户想看效果,能否拿客户自己的机器进行测试?答:可以。测试方案如下:1. 客户准备一台待测试的虚拟机(系统为Linux或者win86);2. 客户环境开启远程模式;3. 我司安排工程师远程连接,安装迁移软件(源端装HyperMotion,云平台账号下自动创建HyperGate);4. 环境部署完成后,可以由客户自行操作迁移,我司工程师远程技术支持。02 软件从安装部署到迁移,每个步骤需要时间

关键行业VMware迁移替代上云实践分享

在后VMware时代加速转型!本案例集汇总多个关键行业成功迁移实践,助您高效、安全地从VMware平稳过渡至现代化IT架构。

定位于MSP背后的MSP,万博智云希望做好一个“小齿轮”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 “这么多年,在拥抱云的过程中有一个感受颇深,我们既有拥抱云的向往,也有纠结和担心。因为在‘上’和‘下’(云)的过程中,有时候下来比上去更容易。”对话中,上海珩昊CEO方志煜的困惑显然是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他以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具象化这个困境,“就像我们换手机,手机本身的更换是方便的,里面的软件就没那么简单了。同样的道理,企业设备上那么